妙远阁记
【提要】 本文选自民国二十五年《当涂县志稿》。是清安徽巡抚喻成龙为建采石妙远阁而写的一篇记事文。文章首先写他有事金陵,途中停船矶下,有幸登太白楼,与郡守诸公慷慨宴饮,纵谈李白“脱身供奉,遨游五岳,流夜郎,入匡庐,休憩于秋浦、敬亭、姑溪三郡之间,同崔宗之乘流载月,自采石扬帆金陵,着宫锦袍,放歌豪饮”等往事。然后写他探访三元洞,从僧人谈话得知,“洞外有隙地”,“宜建大士一阁”,既“引慈航水月之义”,又与山之楼亭上下参差,相互辉映。因慨然答应营建此阁,于是年秋八月鸠工建成,内供观音大士像,额名“妙远”,使后之人来此游览,于“斯阁始末,一览了然。”因作是记。
阁何为而作也?予每江行,必经采石,见长松万株,苍古偃盖,有楼有亭。虽数登览,多留恨踟蹰,未尽幽讨也。岁癸亥春正,有事金陵。鼓 东去,停棹矶下,暝色纷来矣。入夜,而江声四起,奔雷挟雨,交至淅沥,蓬窗剪烛,坐危迟明,风信如昨。遂舍舟登岸,振衣蹑石窦,履迹取径踞。太白楼极目江天,悠然远想,赋诗期杨竹庵太守一领江山之胜,会李子二允过从当涂,王明府相继亦至,而竹庵已扬白 令 皖水。时友人张南村、方素北、杜苍略诸子云在郡斋也。因慷慨倾激,纵谈太白脱身供奉,遨游五岳,流夜郎,入匡庐,休憩于秋浦、敬亭、姑溪三郡之间。同崔宗之乘流载月,自采石扬帆金陵,著宫锦袍,放歌豪饮,目以为仙。此崔、李风流,并称千载!予兹碌碌,溯洄道左。复值主人会合缘疏,岂此地云山长属太白,抑真古今人不相及哉?随与两君徘徊惜别,且解缆行矣。风色益劲,布帆纵横,漩不能出。
爰复循岩翔,仰视山楼,惊涛吼树,白云间之隐显更互,移瞬百端,而怪石嶙峋。凌霄瞰壁,又如长鲸怒虬,腾蹈海涌,洵异观也。是日风雨至暮,亦竟不休,遂系小艇于云水绝壑中,探三元洞,坐久之。洞僧道:“开洞时神异暨经营之状,洞外有隙地,谓宜建大士一阁,引慈航水月之义,与山之若楼若亭,参差颉颃。”予曰:“唯,唯!”时夜已半,方返舟。舟人以崖崩骇浪为惧,而予仍举酒属客,往复联吟,枕籍无恙。苏子记石钟有云:“士大夫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而渔公、水师知而不能言。”此天之所以秘灵府也,予庶几遇之。至翌日,风霁。抵会城北,回舟山背,见嵌空五色与晴黛水光相映发,石以采名,殆非虚语。今秋八月,庀材制阁于池移建洞之右区,规方结构,不爽尺寸,供大士像于上颜曰:“妙远”。又集沈云卿、王摩诘“潮声迎法鼓,日色冷青松”之句,悬联于阁,志怀古也。于是分太白江祖一片石在池阳者,
眕 而记之。斯阁始末,一览了然。若云太白有诗:“吾爱崔秋浦”,则古今人同不同,又未可知也。
【注释】 癸亥:即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岁次癸亥。鼓:叩击船舷。《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王逸注:“叩船舷也。”亦用为行船之称。《晋书·庾阐传》:“余忝守衡南,鼓三江。”石窦:石孔穴。亦谓窦窖。《礼记·月令》:“穿窦窖。”郑玄注:“穿窦窖者,入地,阝 有 而窦,方曰窖。” 阝 有 ,椭圆形。杨竹庵:即太平知府杨霖,正黄旗人。清顺治二十年进士,康熙十五年至二十二年(1676-1683)在太平府任职。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秋浦、敬亭、姑溪:秋浦,隋县名,唐武德四年(621)置池州。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称秋浦郡,以境内有秋浦河而得名。李白曾到此游历,写有《秋浦歌》十七首等。敬亭,即敬亭山,在宣州城西北十里,为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吟咏之所。李白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赞誉。姑溪,即姑熟溪,又名姑浦、姑溪河,在当涂县城南。三国孙吴黄武元年(222)开始在溪边筑城,因城临姑孰溪,始称姑孰城。三元洞:在采石矶,紧贴江边。又称三官洞、三官殿。三官乃道教所祀之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后道教又以三官配三元。《唐六典》卷四“礼部郎中”条云:“(道士有)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皆法身自忏愆罪也。”大士:古称有德行的人。亦指佛和菩萨,如观音大士。《四教仪集解》:“运心广大,能建佛事,故云‘大士’。”
颉颃:鸟飞上下貌。《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引申为不相上下或相互抗衡的意思。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故颉颃以傲世。”苏子记石钟:苏子,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记,此指游记;石钟,即石钟山,在江西鄱阳湖口。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六月于黄州(今湖北黄冈)去临汝(今河南临汝)途经湖口,闻有石钟山,遂登临游览,并作《石钟山记》。作者用生动的文笔,叙述了他探访石钟山的经过,从对石钟山命名的怀疑写起,再到实地探究,找出山名石钟的真正根据,批评了那些对客观事物不经过实地调查,而喜欢主观臆断的人。士大夫不肯:应为“士大夫终不肯”,缺“终”字。渔公:一作“渔工”。风霁:霁,本指雨止,引申为风雨停止,云雾散去,天气放晴。《论衡·感虚》:“于是风霁波罢。”沈云卿、王摩诘:沈云卿,即沈
亻 全 期,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唐上元进士,武后时,官考功员外郎。中宗时,历官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诗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王摩诘,即王维,蒲州(今属山西)河东人。唐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江祖一片石:李白《秋浦歌》其九有“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句。江祖,即江祖石,位于安徽池州市城南二十里的清溪河北岸。其石壁立,高数十丈,直落清溪河中,形似古“渡江神”,故名江祖石。眕:雕凿。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造物何以当镌眕。”
谷琦 谷琦清当涂青山人,拔贡生。世居青山李白墓侧,自称李白“东邻后裔”。康熙十四年(1675)春,太平知府黄桂、知县寇明允、后任知县高起龙嘱谷琦领头重修太白祠,并装塑李白像。事成,谷琦曾撰《谷氏重塑李谪仙像碑记》。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libai/lb/201208/67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