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诗词大全 >> 宋词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点绛唇·燕雁无心|姜夔
作者:宋词     更新时间:2012-04-30 23:39:49
载入中…
 

【作品简介】

  《点绛唇·燕雁无心》由姜夔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本篇为淳熙十四年(1187)冬,作者前往苏州拜访范成大,途经吴松时所作。先写景。大雁南飞,山峰矗立,显得落寞荒凉,既有着超然出世的淡泊,又有着客子飘流的孤独凄凉。接下来明言欲像陆龟蒙一样隐居。“今何许”突作陡转,“凭阑怀古”承上启下,“残柳参差舞”又陷入一片迷茫萧瑟之中。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点绛唇·燕雁无心

  作者:姜夔

  (丁未冬①,过吴松②作。)

  燕雁③无心,太湖④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⑤黄昏雨。

  第四桥⑥边,拟共天随⑦住。今何许⑧?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②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

③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

④太湖:江苏南境的大湖泊。

⑤商略:商量、酝酿。

⑥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

⑦天随:唐代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⑧何许:何处,何时。

 

【译文】

  大雁和小燕似乎无心赏景,从太湖西畔随着飘忽不定的流云向天边飞去。只留下几座孤峰,默然中又仿佛在互相低语:黄昏时将下大雨。

  本打算留在甘泉桥畔,与唐人陆龟蒙相伴同住。但如今又怎么样呢?凭栏怀古,只看见残败的杨柳上下飘舞。

 

【赏析】

  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上片写景。“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下片因地怀古。“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上片亦实亦虚,清美畅达。首二句自然超脱。次二句拟人含情。沈祖棻云,“燕雁或者有知,而以‘无心’为说;山峰纯属无知,而以‘商略’为言:此便是夺化工处。”“燕雁”者,随云飘逝,纯任自然,机心不存,无所羁绊。雁过西湖飞者如此,文士心中情怀亦是如此。其指随云振翅之“燕雁”则实,指已“随云去”之幻影则虚。眼中之实见与飘零文士之征象融而为一,语简义丰。

  “数峰”二句,立意新巧,勾画江南烟雨,外现凄苦情悰,情化自然景物,最是白石本色。“数峰”为眼见,“清苦”为心感,“商略”、“黄昏”、“雨”字字含情。”《翠楼吟》云“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既忧国运渐趋黄昏,又营微弱晚晴气象,其微茫希望之萦绕,与此不同。

  过片首二句,“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与“燕雁”之“无心”、“随云”彼此暗合。然人又岂能无心?有心人方见无心雁,且感受“数峰清苦”。与首二句遥相对应,彼孤落之“雁”自当随云归往燕地,己飘零之文士亦当共天随住第四桥边,此则暗示寻觅精神之归宿。另,留意“燕雁”。北飞之“燕雁”见证家国悲哀,与惯常衡阳之南雁大不相同。数峰何以“清苦”,洒雨何以“黄昏”,承上句可有此深解,此则南宋小词之普遍意义乎?

  结句“今何许”三字一提,似问似叹,亦问亦叹,深沉之语益见往复之情,见共天随住第四桥边之无望矣。《白雨斋词话》言“感时伤世,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结句既有今古之意,则“燕雁”此说可通,且以此释“燕雁”正合结句深刻之意。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姜夔《诗说》言“小诗精深,短章蕴藉,大篇有开阖,乃妙”,此篇正极蕴藉,其被推为短章“绝调”,亦姜夔“精思”之功力使然耶?

 

【点评】

  俞平伯先生论历来为人重视的张炎对白石的评语(如“清空”、“清虚”、“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道,“似乎被他说着了,又似乎不曾,很觉得渺茫。”(《唐宋词选释·前言》)渺茫在于对白石创新的理解。

  这首揉合情景、自抒胸臆的怀古小词是淳熙十四年(1187)雁南飞的残秋道经吴松至苏州时所作。“燕雁”即北雁,象词人一样“太湖西畔随云去。”上片第二韵为传唱千古体现白石独特风格的名句,其貌其神清苦的数峰聚首商量黄昏降雨,物拟人,人拟物,活画穷愁而颇自得,是词人——自我完成者形象,内蕴极丰富。自然与诗人浑然为一,动态寥阔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的风骨和精神。下片点怀古,家住苏州甫里的唐代高士诗人陆龟蒙(天随子),思想与一生浪迹天涯的鸿爪颇似白石,姜一世甚推崇之,今临其地,能不念及?云雾缭绕“商略黄昏雨”的数峰中,陆、姜当各占其一。

  白石语言艺术极高明,所谓裁云缝月,敲金戛玉。他的语言如名提琴手的弓子,在琴弦上灵动机敏极富弹性的无穷变化,力度、动静、虚实、疾徐……。如清风流云,海浪空礁,无所往不极其妙。这词中,随云去的燕雁,商略黄昏雨的清苦数峰,参差飘舞的秋柳,乃至拟共天随住的词人自身,都处在无穷变化的艺术魔法中。琴弦可理解为情化的客观现实。

  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渐成哲学史和伦理史的主要趋势。白石诗词,标榜“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继承与创新方面,主张“求与古人合,不如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如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白石所说的“自然”,与道家的“道”很相近似:“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白石流寓浙江吴兴(湖州),慕白石洞天之名,遂自号白石道人。“白石洞天”可能即六六年发现的石灰岩溶洞黄龙宫,古代道士修炼之所。白石思想上倾向道家是很明显的,屡试不第、终身布衣,南宋国势不振的时局,都逼他走向空无。这不能不影响其美学思想及诗词创作。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自然”、“道”、“清空”、“清虚”并非子虚乌有的虚无。老庄美学认为艺术美的本质即道的本体,非五官能感知的认识实体。本体应说是在实体基础上所获得,它虽“无为无形”,却又“有情有信”,无处不在。对美的本质的这种认识必然规定创造和鉴赏,所以强调“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虚静寂寞为最高境界。姜白石“自然高妙”的创新,正走的是老庄美学的这条路子,这首小词清空中的充实丰富即一例。

 

【讲解】

  白石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对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虽是论诗之语,移之于词,也甚贴切。读此词,知其所言非虚。   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县)时,乃作此词。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白石平时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燕雁无心”。燕念平声(yān烟),北地也。燕雁即北来之雁。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京口》:“雁频辞蓟北。”《金陵道》:“北雁行行直。”《雁》:“南北路何长。”白石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词如《浣溪沙》及本词。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分心仪有关。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此亦化用龟蒙诗意。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皮日休)》:“云似无心水似闲。”《和袭美新秋即事》:“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下句紧接无心写出:“太湖西畔随云去。”燕雁随着淡淡白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燕雁之远去,暗喻自己飘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宋陈郁《藏一话腴》云:白石“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语到意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张羽《白石道人传》亦曰其“体貌轻盈,望之若神仙中人。”但白石与晋宋名士实有不同,晋宋所谓名士实为优游卒岁的贵族,而白石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际,家国恨、身世愁实非晋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写出忧国伤时之念。太湖西畔一语,意境阔大遥远。太湖包孕吴越,“天水合为一”(龟蒙《初入太湖》)。本词意境实与天地同大也。“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一语,本有商量之义,又有酝酿义。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此句的数峰之清苦无可奈何反衬人亡万千愁苦。从来拟人写山,鲜此奇绝之笔。比之辛稼轩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虞美人》),又是何种不同的况味。卓人月《词统》评云:“商略二字,诞妙。”

  下片之境,乃词人俯仰今古之境。“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以泉品居第四”故名(乾隆《苏州府志》)。这是陆龟蒙的故乡。《吴郡图经续志》云:“陆龟蒙宅在松江上甫里。”松江即吴江。天随者,天随子也,龟蒙之自号。天随语出《庄子。在宥》“神动而天随”,意即精神之动静皆随顺天然。龟蒙本有胸怀济世之志,其《村夜二首》云:“岂无致君术,尧舜不上下。岂无活国力,颇牧齐教化。”可是他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又不第,只好隐逸江湖。白石平生亦非无壮志,《昔游》诗云:“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永遇乐》:“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但他亦举进士而不第,飘泊江湖一生。此陆、姜二人相似之一也。龟蒙精于《春秋》,其《甫里先生传》自述:“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大籍识大义”,“贞元中,韩晋公尝著《春秋通例》,刻之于石”,“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白石则精于礼乐,曾于庆元三年(1197)“进《大乐议》于朝”,时南渡已六七十载,乐典久已亡灭,白石对当时乐制包括乐器乐曲歌辞,提出全面批评与建树之构想,“书奏,诏付太常。”(《宋史·乐志六》)以布衣而对传统文化负有高度责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上的认同感,使白石有了“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三高祠》诗),及“三生定是陆天随”(《除夜》诗)之语。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即是这种认同感的体现。

  第四桥边,其地仍在,天随子,其人则往矣。中间下拟共二字,便将仍在之故地与已往之古人与自己连结起来,泯没了古今时间之界限。这是词人为打破古今局限寻求与古人的精神句诵而采取的特殊笔法。再如刘过《沁园春》之与东坡、乐天、林和靖交游,亦是此一笔法。以上写了自然、人生、历史,笔笔翻出新意结笔更写出现时代,笔力无限。“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涵盖深广。何许有何时、何处、为何、如何等多重含义。故“今何许”包含今是何世、世运至于何处、为何至此我又如何面对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生、历史、时代之一大反诘,是充满哲学反思意味一大反诘。而其中重点,主要在“今”之一字。凭栏怀古,笔力雄劲,气象阔大。古与今上下映照成文,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历史意蕴。应知此地古属吴越,吴越兴亡之殷鉴,曾引起晚唐龟蒙之无限感慨:“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吴宫怀古》)亦不能不引起南宋白石之无限感慨:“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除夜》)

  怀古正是伤今。“残柳参差舞,”柳本纤弱,那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执著有力,苍凉中寓含悲壮,悲壮中透露苍凉。“残柳参差舞”这一自然意象,实际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隐然包含着虽已残破仍不甘灭亡的意味。这与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象征唐朝国运的不可挽回有同工之妙。而其作为自然意象之本身,则又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自然意蕴。结笔之意境,实为南宋国运之写照。返观数峰清苦二句,其意蕴正为结尾之伏笔。在此九年之前,辛稼轩作《摸鱼儿》,结云:“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乃是同一意境。白石本词用舞字结穴,蕴含无限苍凉悲壮。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善于提空描写,从虚处着笔,正是白石词的一大特点。此词将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为一片,乃南宋爱国词中无价瑰宝。而身世家国皆以自然意象出之,自然意象在词中占优势,又将自然、人生、历史(尚友天随与怀古)、时代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尤其“今何许”之一大反诘,其意义虽着重于今,但其意味实远远超越之,乃是词人面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之一哲学反思。全词意境遂亦提升至于哲理高度。“今何许”,真可媲美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首词无限感慨,全在虚处,正是“意愈切而词愈微”,这种写法,易形成自我抒写之形象与所写之意象间接开距离,造成朦胧之美感。此词声情之配合亦极精妙。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为叠韵,末句三四字黄昏为双声,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为叠韵,参差又为双声。分毫不爽,自然天成。双声叠韵之回环,妙用在于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声情绵绵无尽之致。

 

【作者介绍】

  姜夔(jiāng kuí 1154—1208),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shicidaquan.com)的相关文章。

  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暗香》、《疏影》,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卒年据《姜夔卒年新考》。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宋词英译】

Roughed Lips

Passing by Wusong in the Winter of 1187

 

The heartless swallows and wild geese

Fly away west of the lake with the cloud and breeze.

Peak on peak grizzles

In dread of evening drizzles.

 

Beside the Fourth Bridge, I

Would follow poets of days gone by.

How are they today?

Leaning on rails, I sigh,

High and low withered willows swing and sway.

 

【词牌简介】

  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始见五代冯延巳《阳春集》。江淹《咏美人春游》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调名取此。《词律》卷三列赵长卿一体。《词谱》卷四列冯延巳“荫绿围红”一首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四仄韵。又列别体二种,其中苏轼“不用悲秋”一体,四十一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韩琦“病起恹恹”一体四十三字,上、下片第二句俱多一字。

 

【格律】

  (前片)

  ⊙●○○,

  ⊙○⊙●○○▲。

  ●○○▲,

  ⊙●○○▲。

  (后片)

  ⊙●○○,

  ⊙●○○▲。

  ○⊙▲,

  ●○○▲,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声韵 ▲:仄声韵)

[来源:https://www.shicidaquan.com/Article/songci/201204/4569.html ]
宋词
庆清朝慢·踏青|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苏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苏轼
相关诗词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吴文英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点绛唇·新月娟娟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燕雁无心
点绛唇·新月娟娟|汪藻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张小静诗集选
写在八月的诗歌
长安遇冯著
城市里的变换(组诗)
丑乙诗歌集
蝶恋花·十二楼前生碧草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胡冬诗选
一个老木匠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